“绿化洼地”如何逆袭成生态福地——我省平原绿化的三个样本剖析汉江绿带沔阳公园全景通道绿化平原地区人多地少、水网密布、林地分散,基本农田保护比例较高,森林资源较为稀缺。绿化补短板,平原怎么做?近年来,省林业局引导各平原市(县),结合绿满荆楚和防护林工程,因地制宜,采取水系扩绿、通道连绿、城区增绿等造林方式,使森林下山、入村、进城,织就了水系林网、廊道林网、城镇乡村林网,涌现出一大批森林城市(镇)、绿色乡村。昔日绿化洼地,悄然变身一片片生态福地,为老百姓带来源源不断的绿色福祉。春节过后,记者深入江汉平原腹地,感受这一生态巨变。
通道连绿有路必有绿,有树皆成荫地点:仙桃市通海口镇仙监公路段绿色通道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骨架和桥梁。驾车穿行在江汉平原,看到最多的是公路两侧绵延不绝的行道树。
“我们这的通道绿化,不仅仅是一棵棵绿树,而是一片片成荫的宽幅林带,真正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站在仙桃市通海口镇仙监公路段,该市原林业局办公室主任肖伟告诉记者。据了解,仙监公路过境通海口12公里段面,全线宽幅林绿化累计投入超300万元,栽植各类绿化苗木31.5万株,极大地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原仙桃市林业局和通海口镇拿出总体规划,规划严格以森林城市建设标准为底线,将通道宽幅林带定义为美丽绿色廊道、亮丽的风景线、神秘的旅游通道,由一个施工单位开展施工,采取机械化作业、工程化施工和专班专业化栽植方式开展造林,实行“包垦抚、包种植、包管理、包成活”。同时,所有苗木按乔木和灌木分类,在规格上实行大苗造林。突出质量效果,让通道绿化立竿见影。按照“适地适树、速生速绿”的原则,采取乔木与灌木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全线栽植搭配女贞、栾树、桂花、樟树、银杏和池杉6种树种,建立了多树种多色彩的生态网络体系。
为了快速成林,达到立竿见影的造林效果,规范树木围径,银杏在10厘米以上,栾树、樟树、女贞在8厘米以上,桂花在6厘米以上,所有树种一栽成景。造林绿化,管护是关键。林业部门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道路绿化林木产权委托给市场主体,由其进行经营管理,并办理林权证。在林带管护上,创新工作思路,实行无偿转让,镇政府只要绿色,不求绿权,所有苗木移交给市场主体,实行完整保护。
树木生长5年后,经林业部门同意,可以进行活立木移植,但必须“移一补一”,保持公路绿化林带的完整性、持续性和美观度;承包期内,如果发生乱砍滥伐案件,严厉打击。近年来,仙桃将植树造林与道路、水利、环境建设“扭”在一起,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的生态建设。过去3年,共植树1000万株,完成造林近10万亩,林地面积达到33万亩。
去年,仙桃获得“湖北省森林城市”称号。水系扩绿治水先兴林,兴林又惠民地点:潜江兴隆河水杉风景林、返湾湖湿地公园刚刚过去的2018年,潜江返湾湖湿地国际马拉松、第九届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潜江长飞赛段两大国际赛事,在当地轮番上演,精彩绝伦。围绕返湾湖、兴隆河两大赛事举办地,“光纤小镇”“运动小镇”等特色小镇,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拉开潜江经济发展新格局。
这其中,水系扩绿功不可没。近年来,潜江市加强“林水结合”,争取林业生态项目支持,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对汉江、东荆河、兴隆河等主要河渠开展岸线绿化美化工程和生态护坡建设,树种包括水杉、柏杨等。
水杉,防护林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常种植在农田、河岸、道路等地,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有一定抵抗能力。上世纪50年代初,潜江市引种水杉成功,开始在兴隆河沿岸大量栽植水杉。如今,整个兴隆河绿化带长39公里,林地面积3758.6亩,其中水杉2642.2亩,成为全省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平原生态公益林,生态地位极其重要。潜江市拨付专项财政资金对水杉进行保护,并将其列为“市树”。
兴隆河水杉风景林带更是成为城市文化的承载地。2017年,潜江市依托兴隆河水杉风景林带,启动兴隆河生态绿道工程,重点围绕生态和水做文章,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打造生态景观旅游走廊。水杉林下,兴隆河沿岸,一个个特色村落和城镇,一段段休闲绿道,一座座自行车越野赛和沿河自行车比赛基地建设正酣。
潜江,因江而名,拥湖而美。早年间,由于大面积围垦,该市湖泊面积骤缩、水质退化。
“宅前有水流、屋旁有湿地”成为市民的美好记忆和迫切愿望。近年来,该市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了返湾湖等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1年12月,返湾湖国家湿地公园经原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建设。2017年12月,获批复创建成功。结合湿地公园亮点片区打造,该市沿湿地外围铺就马拉松赛道,举办国际马拉松赛事,通过发展体育休闲及旅游等产业,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目前,潜江市河渠绿化长度643.71公里,绿化率为95.7%。随处可见的河湖生态景观,既大大提升了城乡“颜值”,也孕育出多姿多彩的生态经济。城区增绿开窗能见绿,出门可游园地点:天门市中心江家河游园对一座城市而言,绿地是她的盛装。对普通市民来说,城在绿中、水在城中、房在园中、推窗见绿、举足亲园、移步换景,是最惬意的生活图景。
春节过后,天气转暖。家住天门市城区竟陵办事处西龙社区的69岁市民景文蒲,每晚都会和老伴在家门口的江家河游园散步。小游园宛若一个有地皆绿、园路成荫、树木多层、四季有景的绿色天堂,种满了紫薇、桂花、银杏、大叶女贞等兼具生态性和观赏性的树种,还有蝴蝶兰、木棉等季节性花卉,乔木与灌木相结合,绿化与美化交融,闲逸恬淡,令人心旷神怡。“过去,想赏花、呼吸点新鲜空气,亲近大自然,都要去郊外或回乡下。
如今,这样的好福利,在家门口随时就能实现,真幸福!”景文蒲的语气透着自豪。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的杂草丛生之地。2016年起,天门市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工程,整合多类项目资金,推进“绿满天门”,建设“森林城镇”“绿色乡村”。
中心城区绿化做到路通街绿,一路一品,一街一景,树花相映,浑然天成。严格控制小面积地块出让,利用街头道口,先后建设了江家河游园、陆子游园、市民中心游园、文化中心游园、钟惺游园等20处街头游园绿地,全城百姓尽享出行500米见园的绿色福利,城市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城水相依,绿水相融。
该市还将河道治理与城区绿化有机结合,通过更新改造与荒地荒滩造林相结合,打造生态水系。如投资3700余万元实施“引汉济湖”生态补水工程,引入汉江水源,让城区实现水连通、水循环,中心城区水系由“死水”变“活水”,彻底改善水环境。投资5000万元,对具防洪灌溉功能的东风干渠实施了景观建设,改造为带状公园。
经过改造的天门河与杨家新沟、龙嘴河、谌桥河、汉北河等景观带,共同建起城市的生态走廊,串成城市的一条“绿色项链”,为市民周末休闲娱乐提供多个好去处。(汪彤)。
本文来源:澳门新莆京游戏app大厅-www.xy3654.cn